◎实习记者 都 芃
全球知名开源项目托管平台GitHub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,中国开发者在该平台的贡献位居全球第二,仅次于美国。
开源最早指开放源代码,但在当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,它已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的一种独特形式。
“我国是开源大国,但还不是开源强国。”7月27日,在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“科创中国”科学家与企业家创新论坛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在主旨报告《拥抱开源—构建科技命运共同体》中表达了上述观点。
倪光南认为,开源发展至今,已不仅仅是一种发展模式,它已经演化成了一种商业模式。围绕开源,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技术生态体系。并且越是在新兴领域,开源比例越大。“在一些教育科技、网络安全等领域,开源软件的占比可以达到75%以上。”倪光南透露。
但倪光南指出,中国对开源的贡献虽大,却缺乏有重大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开源产品。当下,主要的开源产品与开源平台均被少数国外科技巨头所控制,我国信息技术产业随时面临着被封锁的风险。
倪光南认为想要破解这一难题,迈向开源强国,创新是关键。“我们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,要追求自己的创造。”倪光南以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为例,“鸿蒙和以前的开源操作系统都不一样,它可以将大大小小、各种不同的智能设备都统一融合起来,这是非常好的概念”。
不仅是开源产品,我国也正在逐步构建自己的开源社区。由华为等顶尖科技企业牵头创建的开源社区——openEuler社区,正通过不断整合头部资源,鼓励相关企业和开发者加入,来引领全球计算产业的发展,推动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。
“openEuler上的开源项目已经能够覆盖国内90%以上的市场,代码仓库达7000多个。这种自主开源社区的建立,让中国开发者也能够应对风险,自由地发展自身的核心技术,解决受制于人的问题。”倪光南认为,开放是互联网的精神之一,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伟大创造,“我们要主动利用全球资源,拥抱开源,推动开源强国建设,为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。”
据了解,开源建设作为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的重要措施,已被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。